方腊被鲁智深擒获后,这场震动朝野的农民起义终于画上句号。曾经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们,此时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昔日浩浩荡荡的108将,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,整个梁山的势力一落千丈。面对高俅等权倾朝野的奸臣,他们再难像从前那样与之抗衡京海策略,因为那无异于直接挑战皇权,而此时的梁山早已失去了这样的底气。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梁山初建之时。当时高俅等朝中大臣就极力主张将梁山好汉分散安置,以防他们聚众作乱。但宋江据理力争,掷地有声地说:我等众头领生死相随,誓不分离。若非要拆散,我们宁愿重回梁山泊!这番言论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,最终惊动皇帝召开枢密院会议。虽然朝廷勉强同意了梁山的请求京海策略,但从那时起,梁山就像背负着一块越来越重的巨石。先是远征辽国,接着又接连平定田虎、王庆之乱。当方腊被擒后,这支曾经威震天下的义军却分崩离析京海策略,再也找不回当年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。
展开剩余50%那么,为何无人为宋江报仇?或许是因为像朱仝这样掌握兵权的人,内心早已接受了宋江的结局。对他们来说,宋江的死非但不是悲剧,反而是种解脱。毕竟从一开始,他们就不是一路人。 当然,也有随性而为的好汉,比如阮小七。他明知穿着方腊的龙袍回封地会受罚,却依然我行我素。这不是愚蠢,而是率真。最终他虽然丢了官职,却得以安享晚年,也算求仁得仁。 在所有幸存的好汉中,武松无疑是最特别的一个。他既是宋江的结义兄弟,又身负假僧身份。按理说,此时回京受封正是功成名就之时,可以名正言顺地还俗娶妻京海策略,享受荣华富贵。就像他劝鲁智深时说的:今吾师既成大功,当回京奏闻,还俗为官,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,光耀祖宗。 但武松从来不是循规蹈矩之人,他断然拒绝了这份荣耀。有人说这是对宋江的失望,也有人说他早已看透招安的虚妄。但更可能的是,武松深知自己刚烈的性格不适合官场,这种自知之明,恰恰成就了他的伟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配资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